再谈白便!对虾养殖不得不说的痛!白便爆发前期,如何有效防控? |
信息来源: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1-5-12 13:32:29 浏览量:1080 次 |
近年来 ,南美 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有对虾 “白便”情况出现,此时的南美白对虾食欲下降、生长缓慢、产量低 、饵料系数高,严重时虾体重下降 ,出现“干瘪虾”,以致发生 “偷死”,危害比较严重。尤其是到了高温季节,高达37摄氏度,期间又经常白撞雨,大部分养殖户对白虾的生活习性不了解,高温天气投料猛,管理不当,南美白对虾白便病大量爆发,发病率高的区域达到70%。
对病虾进一步解剖可见 ,前期病虾肝胰脏脂肪减少,体积变化不大,中期肝胰脏体积变小,前肠变白,随着病情发展,肠道从前向后逐渐变白,发病严重时整个肠道变成乳白色,呈“白肠”。对病灶部位进行病理切片观察,可见病虾前期肝胰脏部分腺管萎缩,大部分腺管正常 ,少量虾肠道黏膜上皮畸变,肠壁细胞增生 ,此时对虾仍有较强的消化吸收功能。
发病中期肝胰腺严重萎缩 ,腺管上皮脱落,萎缩的部分占整个肝胰脏的比例越来越大,肠道黏膜上皮也开始脱落,肠壁细胞增生更严重 ,脱落的腺管上皮、脱落的肠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细胞形成“白便”,这一时期对虾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下降。
后期肝胰腺腺管萎缩、上皮脱落、坏死,并逐渐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肉芽肿,肠壁细胞不断增生、不断脱落,这时病虾已无法恢复,从解剖和病理切片来看,“白便 ”是从肝胰脏病变开始的,是肝胰脏和肠道病变后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增生细胞形成的,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正常粪便。
目前也已有研究表明,对虾白便可能是一种类似弧菌的病原引起的,但病菌只是造成对虾白便肠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。除此之外 ,天气突变、“倒藻”、底质败坏、饵料霉变 、蓝藻暴发、消化机能受损等都是“白便 ”的诱发因素或病情加重的因素 。要有效控制白便的发生,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,下面给出白便的预防思路:
1、防治皆宜早不宜迟 细菌进入虾体是需要过程的,没有看到虾拉白便并不代表还没有开始,此时预防是比较关键的。当看到白便比较多的时候,已经是比较严重的,肝脏已经病变了,此时用药、杀灭外在的致病因子而忽略了虾体本身的保护和修复,会对虾体本身造成损伤,虾体质变差,脾胃损伤,这也是白便治疗后虾难以上料的原因。因此白便要提早预防及早处理。 2、从中医角度看“红薯治白便” 不知从何时起就流传出了红薯可以治疗白便的这个偏方,中医曾提出“药食同源”,但是很多药是不能作为日常食物的,因为药性的偏性很重,偏寒或者偏热,作为食物性是比较平的。红薯对于人来说是药食两用的东西,弱点就是药性很弱,疗效也非常有限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案例中红薯治疗起不到效果的原因。 3、药物的药性及选择 由于很多药物都足通过对虾肝脏进行分解和转化,因此治疗或预防南美白对虾肝脏疾病时,一记要选对肝脏无副作用的产品,优先选择中药产品,既不会增加肝脏的负担,又能很好的帮助肝脏排毒解毒,修复受损的肝脏细胞,有效的预防肠炎、偷死、白便的发生。
来源 | 综合整理 |